时隔十二年 再捧金奖杯

期次:第255期    作者:□ 记者 丁婉星   查看:55

  2014年全国“创青春”大学生创业大赛之第九届“挑战杯”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近日在武汉落下帷幕。从“挑战杯”上海赛到国赛,我校喻洪流老师指导的“康为”团队凭借项目《上海康为动力外骨骼手功能训练器有限责任公司》,一路披荆斩棘,历经半年不负众望,一举夺金。这也是时隔12年,我校再度捧回的“挑战杯”金奖座。
  研发一款穿戴式智能康复“手套”
  提到“外骨骼手功能训练器”,细心的读者一定注意到,本届工博会上我校展出的ReHand穿戴式外骨骼手功能康复机器人。没错,这正是“康为”团队研发的第五代穿戴式智能康复“手套”,也是他们此次参赛项目的核心产品。
  康为动力外骨骼手功能训练器利用仿生学制作成人手的形状,净重0.47千克,病患可以携带使用,“这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手功能训练器。”项目负责同学胡鑫介绍道。团队使用了创新简化结构,还用最新的3D打印技术制作了白色的外壳和手指关节的连杆,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,相比造价高达20万人民币的同类产品,这款外骨骼手仅需1.2万至2万元。除了轻便低廉,语音控制、肌电控制和触碰控制三管齐下的“多元控制”也为外骨骼手带来了新的突破。
  跨学科团队“双剑合璧”
  “康为”团队由我校9名研究生组成,分别来自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、管理学院。这个“双剑合璧”的跨学科团队分为技术运营、销售和财务三大部分,成员们分工合作,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项目策划书的完善、产品样机的二次改进。
  “样机的控制部门的重量和体积一直是我们攻关的难点,查资料、做实验、反复地改进,才有了参加比赛的第四代机器。”胡鑫介绍道。第三代外骨骼手的控制部分约iPad+mini大小,厚度约3个iPad+mini厚,历经革新的第四代实现了轻便换装,仅火柴盒大小。
  然而,光有核心产品远远不够,生产和运营模式的策划同样至关重要。团队成员张颖说:“我们团队多数都是医疗专业的学生,技术自是在行,可是往往也容易陷入一种囿于学科内部的禁锢之中,看不到其他学科的优势,而管理学院的加入,让我们得以优势互补。”
  管理学院的赵远胜同学主要负责项目的财务工作,“实用、高效、低风险、可持续”,他用这四个词概括了其财务运营模式,“康为”采用订单式管理,即没有订单不生产,这样一来,大大减少了库存,降低了公司的风险,除此之外,采购式的运营模式也大大降低了成本,将产品的生产拆分全部外包给第三方生产,最后再交由其他公司进行半成品组装。“我们在财务上最大的亮点就是简单而务实,没有花哨和繁琐,正因为如此,在决赛答辩时,才能将每一个财务数据都解释得清清楚楚。”
  一次比赛换来一辈子情谊虽然已经演练过很多遍,但在决赛的前一晚,胡鑫、赵远胜等 4人还是在酒店“头脑风暴”到晚上11点多,为的就是尽可能把能考虑到的问题都罗列出来。
  一个好的团队,离不开核心领袖,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。在团队成员张祥眼中,胡鑫是团队的“领袖”和“核心”,“师兄分工明确,总是及时协调我们的工作,也总是在困难时为我们鼓劲。”谈起团队凝聚力,团队成员朱沪生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:“从胡鑫学长身上我学到很多,是他将我们凝聚在一起,将我们的创新理念带进了现实。”
  已是研三的赵远胜为了项目和团队,辞去了一份很好的实习工作,将时间倾入到项目的财务工作和策划书的撰写中,为了完成策划书的财务部分,他经常几个晚上不睡觉,因为,“财务报表的每一个数据都要有根据,不能出现任何纰漏。”赵远胜说,“备赛的过程让我们真正体验到了什么叫‘兵荒马乱’,面临着毕业、就业的双重压力,为了比赛,我牺牲掉了实习的机会和一次笔试,可我收获的是让我一辈子都铭记的情谊,以及彼此扶持、相互理解的团队精神。”链 接“创青春”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是在“挑战杯”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基础上进行全面改革和提升的赛事。2014年大赛下设第九届“挑战杯”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、创业实践挑战赛、公益创业赛等3项主体赛事,以及MBA、移动互联网创业等 2项专项赛。原有的“挑战杯”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将作为 2014年“创青春”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的一项主体赛事继续开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