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高校校园中的两幢“思孟堂”

期次:第256期    作者:□ 罗佳沩   查看:39


上海理工大学思孟堂


  2014年 10月 24日正好是上海理工大学108周年校庆的前一日,我们上海理工大学附中高一(4)班全体同学有幸参访了上海理工大学的校史馆,也参观了上海理工大学的校园,同学们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,获益良多。
  在参访过程中,有一幢历史建筑引起了我的特别兴趣,那就是落成于1920年,原为沪江大学附中(中学下院)、曾作为上海理工大学第二办公楼、现为能动学院办公楼的思孟堂(Melrose4Hall)。思孟堂是四层砖混结构,红色清水砖墙,白色仿石线脚窗套。建筑入口设在中部,入口上方为凸窗,室内走道有尖券拱,晚期哥特风格明显,非常耐看。
  不过,从资料查阅结果来看,在目前上海高校校园中,至少有两幢中文同名为“思孟堂”的优秀历史文化建筑,除了今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校区的这幢“思孟堂”之外,另一幢“思孟堂”坐落在今华东政法大学的校区。这两幢“思孟堂”分别是两所学校的前身-都属于教会大学的沪江大学和圣约翰大学时代遗存下来的。
  那两幢“思孟堂”纪念的人都是谁呢?据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网站的介绍:“孟嘉德是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生,1904年来到中国教授哲学。1907年在中国因营救落水的中国朋友而遇难,思孟堂为纪念他而修建。”而据今华东政法大学校园内关于“思孟堂”(Si4Meng4Hall)的铭牌介绍,其中称:“该楼命名为思孟堂,其缘由是纪念孟嘉德牧师,孟氏于1904年到约大任职,教授哲学。1907年7月29日,孟氏在庐山旅游时因营救一个落水的中国朋友而同溺于瀑布中。”(对应的英文介绍为:“It4is4named4for4the4memory4of4the4priest4Arthvr4Sitgreaves4Mann.He4held4the4post4as4a4philosophy4teacher4of4Saint4John’s4University4in41904.On4July429,1907,heOdrowned4in4a4waterfall4for4rescuing4a4Chinese4friend.”)从关于楼名由来的介绍可见,这两幢“思孟堂”其纪念对象均为同一位美国人,颇为令人称奇。不过,两幢“思孟堂”也有所差异,一是其落成时间前后相差十余年(圣约翰学院的“思孟堂”于1908年兴建,1909年建成。而沪江大学的“思孟堂”落成于1920年),二是楼名的翻译不同(圣约翰大学的“思孟堂”译为“MANN4HALL”,沪江大学的“思孟堂”译为“Melrose4Hall”)。
  另外,进一步查找资料,可以发现,两所学校关于孟嘉德死因的说法都有错讹之处。据于鹏远《“雅礼大学堂”的创始人席比义:一位被长沙炎热天气“害死”的美国人》(2010年11月2日《三湘都市报》A3版)一文的介绍,孟嘉德是为营救同为美国人的传教士席比义(Warren4Seabury)而牺牲的,并非“因营救落水的中国朋友而遇难”。
  当然,从生平来看,孟嘉德似乎并未在沪江大学任教过,到底有何渊源使得沪江大学在其过世十多年后仍兴建建筑来纪念他,且为何沪江大学关于“思孟堂”的翻译与圣约翰大学的翻译不同,仍有待解之谜。
  (罗佳沩为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学生,本文指导教师潘玉华,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,现为上海理工大学附中历史教师)
针对本文作者的疑问,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对“思孟堂”的命名情况做了如下说明:
  经查询,沪江大学史料中1920年4月有关于“思孟堂”的记载:
  “新屋动工,本校自去年得美国隐名氏之捐款,计墨洋 4万 8千元,为建筑宿舍之用。今已于校外新地,划界填泥,预备造一中学校舍。……”
  这一建筑后被命名为“MelroseHall”,中文为“思孟堂”。沪江大学早期建筑,通常是以捐献机构或捐献者的姓来命名。可以推断“Melrose”应是捐献者的姓。
  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网站介绍,思孟堂为纪念孟嘉德 ArthvrSitgreavesMann而修建,是由于当时的工作人员误将它与圣约翰大学的思孟堂混同起来,属于误传。